讀音:shàn,“魚”和“單”聯合起來表示“一種有力的水生動物”。本義:水生的大力動物。特指:鱷魚(古稱“鼉”)。也指鱔魚。古人以鱷魚力大,故以其皮冒鼓,使鼓傳達鱷魚的力量,鼓勵軍士沖鋒陷陣。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早期大墓出土有“鼉鼓”。
部首:魚;四角碼:26356;倉頡:nfrrj ? ?
86五筆:qokf;98五筆:qokf;鄭碼:RJKE ? ?
統一碼:9C53;總筆畫數:23;筆順:35251214444251251251112 ? ?
組詞如下:
黃鱓、黿鱓、鰍鱓、蚖鱓、白鱓
擴展資料
字形演變
組詞解釋:
1、黃鱓
又名鱔魚。體細長呈蛇形,體長約20-70厘米,最長可達1米。體前圓后部側扁,尾尖細。頭長而圓。
2、黿鱓
黿鼉。
3、鰍鱓
釋義是泥鰍和鱔魚,泛指小魚鮮。
4、蚖鱓
即黿鼉。
5、白鱓
鰻鱺的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