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要強。
飽和碳酸溶液(純CO?,壓力為1 atm)的pH約為4,而在自然條件下CO?含量是0.03%,溶解達到飽和時pH=5.6。這也是為什么定義酸雨為pH小于5.6的雨水的原因。要使PH達到 3.7,可以通過降溫,加壓(實際是提高CO?濃度)來實現。
次氯酸僅存在于溶液中,濃溶液呈黃色,稀溶液無色,有非常刺鼻的、類似氯氣的氣味,而且極不穩定,是一種很弱的酸,比碳酸弱,和氫硫酸相當。次氯酸也有極強的漂白作用,它的鹽類可用做漂白劑和消毒劑。
擴展資料:
碳酸的特性:
會使紫色石蕊試液變成梅紅色,碳酸顯酸性,酸可使紫色石蕊變色。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大部分是以微弱結合的水合物形式存在,只有一小部分形成碳酸。
碳酸加熱時全部分解并放出二氧化碳。碳酸在堿的作用下,能生成酸式碳酸鹽和碳酸鹽〔M代表二價金屬)。許多金屬的酸式碳酸鹽的溶解度稍大于正鹽,其溶解度和Pco2(二氧化碳分壓)有關。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碳酸
百度百科—次氯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