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遭遇大地震和洪水。
公元前350年,柏拉圖在他著名的言論集中寫道:遠古時代,海峽彼岸有島,人稱其為“大力神天柱”。島的面積比小亞細亞和利比亞之和還大……島名亞特蘭蒂斯,島上有一個偉大而美好的王國。后來,亞特蘭蒂斯島遇到飛來橫禍,經過整一個可怕的白天和黑夜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終于被大海吞沒了。
如果真像柏拉圖所描繪的那樣,大海吞沒了亞特蘭蒂斯島,難道就沒有一點一滴可供稽考的遺跡嗎?盡管目前對這個問題還不能作肯定的回答,但某些令人費解的,卻是值得深思的。
首先是歐洲鰻魚的奇怪回游習慣;其次,遠隔重洋的埃及和中南美洲的金字塔在結構上,何其相似!更令人尋味的是,西班牙的巴斯克人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之間又為什么也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更引人注目的是,自從有了海洋學,人們才對海底有了一個較全面的認識,發現整個大西洋海底被一條9000英尺高的海底山脊分割成兩部分。這條海脊的北部從冰島開始,蜿蜒南下,它的南部直抵南極大陸架。
但在亞速爾群島附近,它變得寬闊廣大,巍然隆起,由東至西的寬度幾乎達250英里,南北長達678英里,在這一段海底山脊的北部,有不少海底火山,其中有些火山的山峰戳破海面,突兀而出,形成了現在的亞速爾群島。海面之下的這塊亞速爾高原,無論其大小還是形狀,都與柏拉圖筆下的亞特蘭蒂斯島極其相似。而從海底800米深處取出的巖芯表明,在12000年前,亞速爾海底高原是一個陸地。
因此,史學家墨克大膽地設想:柏拉圖所說的亞特蘭蒂斯島,可能就是現在的亞速爾群島下面的海底亞速爾高原;他所說的海峽,那就是現在的直布羅陀海峽。根據這個設想,墨克對上述自然之謎進行了較為圓滿的解答。歐洲鰻魚奇怪的回游習慣,是因為當時亞特蘭蒂斯島離馬尾藻海最近,島上的淡水河流為這些鰻魚提供了免遭海獸襲擊的天然安全地帶。
于是,它們就紛紛游到這里來避難,久而久之,養成一種天性。盡管亞特蘭蒂斯島早已沉沒,但這些鰻魚卻在天性的驅使下,一如既往,順著墨西哥灣流,千里迢迢去尋找避難的天國,竟不知游到了遙遠的歐洲。埃及金字塔和南美金字塔以及巴斯克人與瑪雅印第安人的驚人相似,那是因為地處歐美之間的亞特蘭蒂斯島在當時起著交流兩大洲文化的樞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