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自1991年起建立家庭廢棄物回收制度以來,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公司在其產品消費完畢后收回外包裝等舉措在德國已深入人心,回收已經成了德國人的生活習慣。
德國人去買東西一般會自備布制購物袋,他們家里一般會放置數個不同垃圾箱,平常將垃圾分成可回收塑料、玻璃、紙張等各種類別。德國主要的生活垃圾回收公司綠點公司的海克·席夫勒說,對德國人來說,垃圾分類已經變得“像刷牙一樣平常”。
德國人認為回收對環境保護很關鍵,并認為德國在這方面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他們通過垃圾分類“正在日常生活中為環境保護做一些具體的事”。
擴展資料:
垃圾分類從鼓勵到強制 重拳出擊“中國式”垃圾處理
國務院辦公廳于2017年發布關于轉發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要求46個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
《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前,一些重點城市的城區范圍內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這些城市一是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這意味著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及大連、青島和深圳等都在其中;二是住建部等確定的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包括河北邯鄲、江蘇蘇州、山東泰安、湖北宜昌等。
46城市的黨政機關,學校、科研、文化、出版、廣播電視等事業單位,協會、學會、聯合會等社團組織,車站、機場、碼頭、體育場館、演出場館等公共場所管理單位及賓館、飯店、購物中心、超市、農貿市場、商鋪、商用寫字樓等企業負責對其產生的生活垃圾進行“強制”分類。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回收成為德國人的生活習慣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垃圾分類從鼓勵到強制 重拳出擊“中國式”垃圾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