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簡述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后印象主義的代表畫家及作品風格?
6、 簡述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后印象主義的代表畫家及作品風格?
印象主義印象派,也叫印象主義,19世紀60—90年代在法國興起的畫派。當時因克勞德·莫奈的油畫《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記者嘲諷而且得名。1874年,有一群年輕的畫家在巴黎組織了一個他們自己的畫展,來向官方的沙龍挑戰。包括莫奈、雷諾阿、畢沙羅、西斯萊、德加、塞尚和莫里索等在內的畫家們不僅有各異的性格和天賦,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他們還具有不同的觀念和傾向,但是,他們誕生在同樣的時代,有著同樣的經歷,并且向同一的反對派斗爭過。在藝術觀點上,印象主義畫家反對當時占正統地位的古典學院派,反對日益落入俗套、矯揉造作的浪漫主義繪畫(Romanticism),而是在C.柯羅、巴比松畫派和G.庫爾貝等人的寫實畫風的推動下,吸收荷蘭、英國、西班牙、日本、中國等國家繪畫的營養,同時受現代科學,尤其是光學的啟發,認為一切
導讀印象主義印象派,也叫印象主義,19世紀60—90年代在法國興起的畫派。當時因克勞德·莫奈的油畫《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記者嘲諷而且得名。1874年,有一群年輕的畫家在巴黎組織了一個他們自己的畫展,來向官方的沙龍挑戰。包括莫奈、雷諾阿、畢沙羅、西斯萊、德加、塞尚和莫里索等在內的畫家們不僅有各異的性格和天賦,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他們還具有不同的觀念和傾向,但是,他們誕生在同樣的時代,有著同樣的經歷,并且向同一的反對派斗爭過。在藝術觀點上,印象主義畫家反對當時占正統地位的古典學院派,反對日益落入俗套、矯揉造作的浪漫主義繪畫(Romanticism),而是在C.柯羅、巴比松畫派和G.庫爾貝等人的寫實畫風的推動下,吸收荷蘭、英國、西班牙、日本、中國等國家繪畫的營養,同時受現代科學,尤其是光學的啟發,認為一切
印象主義 印象派,也叫印象主義,19世紀60—90年代在法國興起的畫派。當時因克勞德·莫奈的油畫《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記者嘲諷而得名。1874年,有一群年輕的畫家在巴黎組織了一個他們自己的畫展,來向官方的沙龍挑戰。包括莫奈、雷諾阿、畢沙羅、西斯萊、德加、塞尚和莫里索等在內的畫家們不僅有各異的性格和天賦,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他們還具有不同的觀念和傾向,但是,他們誕生在同樣的時代,有著同樣的經歷,并且向同一的反對派斗爭過。 在藝術觀點上,印象主義畫家反對當時占正統地位的古典學院派,反對日益落入俗套、矯揉造作的浪漫主義繪畫(Romanticism),而是在C.柯羅、巴比松畫派和G.庫爾貝等人的寫實畫風的推動下,吸收荷蘭、英國、西班牙、日本、中國等國家繪畫的營養,同時受現代科學,尤其是光學的啟發,認為一切色彩皆產生于光,于是他們依據光譜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來調配顏色。由于光是瞬息萬變的,他們認為只有捕捉瞬息間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奧妙。因此在繪畫中注重對外光的研究和表現,主張到戶外去,在陽光下依據眼睛的觀察和現場的直感作畫,表現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變化。由此印象主義繪畫在陰影的處理上,一反傳統繪畫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印象派繪畫用點取代了傳統繪畫簡單的線與面,從而達到傳統繪畫所無法達到的對光的描繪。具體的說,當我們從近處觀察印象派繪畫作品時,我們看到的是許多不同的色彩凌亂的點,但是當我們從遠處觀察他們時,這些點就會像七色光一樣匯聚起來,給人光的感覺,達到異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個人的興趣不同,印象主義畫家又分為重光和色彩與重造型和素描兩種類型,前者以莫奈、雷諾阿為代表,后者以德加為代表,卡米耶·畢沙羅則介于兩者之間。 新印象主義 正當印象主義繪畫方興未艾之際,在這個團體中就逐漸滋生出一個新的支派,即新印象主義。它的代表畫家是修拉和西涅克,他們崇拜理論,把理論看得高于感覺。 修拉和西涅克依照謝弗勒爾的色彩學說,嘗試用原色色點配置,使畫面產生視覺混合的色彩效果,運用這種準確分布的各種色點來客觀理性地、冷靜地組成畫面藝術形象。 因他們用這種科學的、嚴格化的色彩和筆觸,代替了印象主義畫家的那種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動瀟灑的筆觸,所以人們又稱它為“科學的印象主義”。 后印象主義 后印象主義 POST-IMPRESSIONISM(1890-1900):也稱“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是法國美術史上繼印象主義之后的美術現象。后印象主義一詞是英國人和美國人用來描述文森特·梵高、高更和保羅·塞尚等為代表的一群畫家以及畫風的。該詞由英國藝術評論家并曾任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館長福萊(Roger Fry,1866-1934)提出的。他想對保羅·塞尚立論,就需要一個新術語。幾十年來,法國人并沒有將這三個人和印象主義加以區別,只是近期才用這一術語把他們和那些主要名家區分開來。雖然保羅·塞尚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和那群畫家一起展出作品,但“后印象主義”仍是一個方便的術語用來突出這三位后來的畫家,而且他們也確實與該群體十分不同。 所謂后印象主義是指塞尚、凡·高和高更的藝術觀念和藝術創造。他們三個人最初都是學印象主義。塞尚和高更還參加過印象主義畫展,凡·高雖然沒有參加過印象主義展覽,但他一直自稱是印象主義。后來他們三人都認為繪畫不能僅僅像印象主義那樣去模仿客觀世界,而應該更多地表現畫家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他們雖有共同的創作傾向又有各自鮮明的藝術個性:塞尚一生的創作活動都是為了追求心目中永恒性的形體和堅實的結構,以創造形象的重量感、體積感、穩定感和宏偉感,最后達到簡單化和幾何化的效果,這使他成為后來的立體主義和抽象主義的始祖。高更主張不要面對實物,而憑記憶作畫,提倡綜合的和象征的美學原則。凡·高的新畫風,可以說是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日本的浮世繪版畫融合在他個人氣質中的產物,是東西方繪畫合流的結果。凡·高的畫,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強烈地表現了自己的個性。有人說,他的畫都是他的自畫像。 嚴格意義講后印象主義不是一個畫派,他們之間不是團體,也沒有聯合開過畫展,更沒有什幺宣言,只是三人都脫胎于印象主義又有著共同創作傾向而已。后來的美術史家們發現他們既有與印象主義聯系又不同于印象主義,便稱他們為“后印象主義者”。
6、 簡述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后印象主義的代表畫家及作品風格?
印象主義印象派,也叫印象主義,19世紀60—90年代在法國興起的畫派。當時因克勞德·莫奈的油畫《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記者嘲諷而且得名。1874年,有一群年輕的畫家在巴黎組織了一個他們自己的畫展,來向官方的沙龍挑戰。包括莫奈、雷諾阿、畢沙羅、西斯萊、德加、塞尚和莫里索等在內的畫家們不僅有各異的性格和天賦,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他們還具有不同的觀念和傾向,但是,他們誕生在同樣的時代,有著同樣的經歷,并且向同一的反對派斗爭過。在藝術觀點上,印象主義畫家反對當時占正統地位的古典學院派,反對日益落入俗套、矯揉造作的浪漫主義繪畫(Romanticism),而是在C.柯羅、巴比松畫派和G.庫爾貝等人的寫實畫風的推動下,吸收荷蘭、英國、西班牙、日本、中國等國家繪畫的營養,同時受現代科學,尤其是光學的啟發,認為一切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