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色反應過程:由淺藍色——綠色——黃色——磚紅色沉淀
1、斐林試劑為深藍色溶液, 在與脂肪醛或還原性糖共熱時, 藍色消失,析出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淀。在氧化亞銅析出過程中, 反應液的顏色可能經過由藍色→綠色→黃色→紅色沉淀的逐漸變化,反應較快時,直接觀察到紅色沉淀。
2、一般將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等體積混合(或在2 mL甲液中滴4~5滴乙液),再將混合后的斐林試劑倒入待測液,水浴加熱或直接加熱。如待測液中存在還原糖,則呈現磚紅色沉淀;如待測液中不存在還原糖,則仍然呈藍色。
3、斐林試劑與可溶性的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和麥芽糖)在加熱的條件下,能夠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淀。因此,斐林試劑常用于鑒定可溶性的還原性糖的存在與否。
擴展資料:
還原糖實驗
1、配置斐林試劑:0.1 g/mINaOH(甲液)和0.05g/mICuSO4(乙液)。甲液配制方法是將50g氫氧化鈉和137g酒石酸鉀鈉溶于500mI蒸餾水中(貯于帶橡皮塞的瓶中)。乙液配制方法是將34.5g結晶硫酸銅溶于500ml水中,加0.5mI硫酸。混合均勻。
2、向試管內注入2ml待測組織樣液。
3、向試管內注入1ml斐林試劑(甲乙液混合均勻,甲液量較多,乙液只需少量。然后再注入)。
4、將試管放入盛有50~65℃溫水的大燒杯中加熱約2min。
5、觀察試管中出現的顏色變化。(應為淺藍色-----棕色——磚紅色(沉淀))
6、核糖、麥芽糖、葡萄糖、果糖均為磚紅色沉淀;蔗糖、淀粉無變化(因為蔗糖、淀粉為非還原性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斐林試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