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是各大醫院最常見的科室之一,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統的解剖、生理與病理,運用藥物、手術及物理方法保持和發展這一系統的正常形態與功能。
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更,骨科傷病譜有了明顯的變化,例如,骨關節結核、骨髓炎、小兒麻痹癥等疾病明顯減少,交通事故引起的創傷明顯增多。
擴展資料
解放后,中國骨科得到快速、巨大的發展,許多大城市的醫學院附屬醫院、省市醫院、解放軍總部及各軍區總醫院,紛紛建立骨科。天津建立以方先之教授領導的骨科醫院。1957年孟教授任新建的積水潭醫院院長,創建了我國較大的創傷骨科醫院。
在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屠開元教授領導了上海急癥外科醫院,收治骨科及顱腦創傷病人。各地醫院骨科的建立,需要大量骨科醫師,為此,1953年方先之教授在天津骨科醫院創辦骨科進修班,至1968年方先之教授逝世,共舉辦了15期,培訓骨科醫師600余人,遍布全國,此后一直堅持辦班。
北京積水潭醫院亦每年舉辦骨科進修班,為全國培訓骨科醫師。1979年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在軍醫大學附屬醫院、總醫院及中心醫院先后建立十余個創傷骨科、矯形等專科中心。
各省亦建立了一些骨科中心,紛紛辦骨科進修辦,培訓骨科醫師,促進了骨科隊伍的發展。現在,我國已是世界上骨科醫師最多的國家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