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9年7月,武進區有雪堰鎮、禮嘉鎮、 前黃鎮、湖塘鎮、牛塘鎮、洛陽鎮、湟里鎮、嘉澤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橫林鎮、遙觀鎮、 橫山橋鎮等。
1、武進區雪堰鎮位于江蘇南部,滬寧杭三角幾何中心,東接無錫馬山,南瀕太湖,西臨宜興,擁有常州市唯一7.3公里太湖岸線。
2、古運河畔新一城——牛塘,東接武進中心城區,北靠常州鐘樓區,南聯武進高新區,西瀕西太湖科技產業園,是常州市綜合實力十強鄉鎮,外向型經濟十強鎮,工業生產十強鄉鎮,更是長江三角洲最具經濟活力的鄉鎮之一。
3、橫林鎮位于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東部,是一個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鎮域面積46.7平方公里。橫林交通便捷,區位優越,滬寧高速、滬寧鐵路、312國道、京杭大運河貫穿全鎮,沿江高速、錫宜高速比肩相鄰,為全鎮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先機,先后榮獲“中國百強鄉鎮”、“中國強化木地板之都”、“國家衛生鎮”等殊榮。
4、禮嘉鎮地處中國最具經濟活力的長江三角洲中部,位于常州市武進區東南部,資源豐富,交通便捷,常澄高速公路、232省道、武進大道、青洋路等交通干線貫穿境內。全鎮總面積58.23平方公里。
5、嘉澤鎮(武進現代農業產業園)位于武進區西南部,東臨西太湖(滆湖),西接金壇區堯塘街道,南接湟里鎮,北靠鐘樓區鄒區鎮,全鎮總面積104.3平方千米。239省道、金武路、長虹西路、延政西路、寧常高速貫穿境域,扁擔河、夏溪河、成章河和孟津河等水道在境內形成天然良港,擁有西太湖湖岸線12千米,多為自然保護濕地。
擴展資料:
武進區的歷史沿革:
武進區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定居,繁衍生息。淹城、寺墩出土的文物表明,新石器時代武進已形成原始村落。
春秋戰國時期武進稱延陵邑,為吳國季札封地,秦置延陵縣,漢改稱毗陵縣、毗壇縣,晉太康二年(281年)置毗陵郡、縣,分丹徒、曲阿以東地區置武進縣,永嘉五年(311年)改稱晉陵郡、縣。此后,晉陵、武進兩縣時分時合,數易其名。
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置武進、陽湖兩縣,辛亥革命勝利后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合并為武進縣。
1949年4月23日常武地區解放,武進縣城析出建立常州市,武進與常州同城。
1953年至1956年屬鎮江專區管轄。
1956年劃入蘇州專區,1958年8月,鎮江專區改名為常州專區,武進縣復劃回常州專區領導。
1960年,武進縣劃歸常州市領導。
1962年,常州市改為省轄市。常州市領導的武進縣劃歸鎮江專署領導。
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體制,武進屬常州市管轄。
1993年7月18日武進縣政府駐地由常州市區遷至湖塘鎮。
1995年6月8日,國務院批準武進撤縣設市。
2002年4月,武進撤市設區。
參考資料來源:武進區人民政府-雪堰鎮
武進區人民政府-武進區概況(行政區劃)
百度百科-武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