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老工藝制作油條,會在面粉里加入明礬,明礬就是十二水合硫酸鋁鉀。
明礬是傳統的食品改良劑和膨松劑,但其化學成份是硫酸鋁鉀,含有鋁離子,過量攝入會影響人體對鐵、鈣等成份的吸收,導致骨質疏松、貧血,甚至影響神經細胞的發育。
國家已明文規定,饅頭、油條等面制品中不能添加“明礬”等含鋁食品添加劑。同時,推薦周某使用一種叫“碳銨”的不含鋁的添加劑。
擴展資料:
從2014年7月1日開始,三種含鋁的食品添加劑(酸性磷酸鋁鈉、硅鋁酸鈉和辛烯基琥珀酸鋁淀粉)不能再用于食品加工和生產,饅頭、發糕等面制品(除油炸面制品、掛漿用的面糊、裹粉、煎炸粉外)不能添加含鋁膨松劑(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而在膨化食品中也不再允許使用任何含鋁食品添加劑。
營養與食品安全專家、工程院院士陳君石曾表示,鋁含量較高的食品主要是面粉及其制品。相關檢測結果顯示,面粉對全人群膳食鋁攝入的“貢獻率”最高(44%),其次為饅頭(24%)、油條(10%)和面條(7%)。
根據2011年頒布實施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允許使用的含鋁食品添加劑共有13種,其中9種是作為脂溶性食用色素的鋁色淀,另4種為硫酸鋁鉀、硫酸鋁銨、硅鋁酸鈉、辛烯基琥珀酸鋁淀粉。其中硫酸鋁鉀、硫酸鋁銨即俗稱的明礬,復合型膨松劑“泡打粉”的主要成分即是這兩種物質。
泡打粉在饅頭、油條及各種膨化食品中應用廣泛,起著快速發泡和起酥的作用。而膨化食品在我國的市場非常大,而且主要消費人群是兒童。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三種含鋁食品添加劑將禁用 饅頭油條面條里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