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海拔高,云量少,空氣稀薄,大氣透明度好,接受的太陽輻射多;因為海拔高,早晨看到太陽早,晚上太陽下山晚,日照時間長;和太陽之間的距離短,所以太陽能資源豐富。
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南起喜馬拉雅山脈南緣,北至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北緣。
西部為帕米爾高原和喀喇昆侖山脈,東及東北部與秦嶺山脈西段和黃土高原相接,介于北緯26°00′~39°47′,東經73°19′~104°47′之間。
青藏高原東西長約2800千米,南北寬約300~1500千米,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地形上可分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柴達木盆地、祁連山地、青海高原和川藏高山峽谷區等6個部分。
包括中國西藏全部和青海、新疆、甘肅、四川、云南的部分以及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
青藏高原的自然歷史發育極其年輕,受多種因素共同影響,形成了全世界最高、最年輕而水平地帶性和垂直地帶性緊密結合的自然地理單元。
高原腹地年平均溫度在0℃以下,大片地區最暖月平均溫度也不足10℃。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3000-5000米之間,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為東亞、東南亞和南亞許多大河流發源地;高原上湖泊眾多,有納木措、青海湖等。
青藏高原可分為喜馬拉雅山南翼熱帶山地濕潤氣候地區、喜馬拉雅山南翼亞熱帶濕潤氣候地區、藏東南溫帶濕潤高原季風氣候地區、雅魯藏布江中游(即三江河谷、喜馬拉雅山南翼部分地區)溫帶半濕潤高原季風氣候地區、藏南溫帶半干旱高原季風氣候地區、那曲亞寒帶半濕潤高原季風氣候地區、羌塘亞寒帶半干旱高原氣候地區、阿里溫帶干旱高原季風氣候地區、阿里亞寒帶干旱氣候地區及昆侖寒帶干旱高原氣候地區等10個氣候區。
青藏高原是北半球氣候變化的啟張器和調節器。該區的氣候變化不僅直接驅動中國東部和西南部氣候的變化,而且對北半球具有巨大的影響,甚至對全球的氣候變化,也具有明顯的敏感性、超前性和調節性。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