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巧克力起源于日本對歐洲巧克力改良的特有品種,生巧克力是用可粉奶油以及其他副加材料加工藝作而成的,混合起來之后沒加熱之前都稱之為生巧克力,跟一般我們所食用的巧克力(一般巧克力都有經過加熱的過程,稱之為熟巧克力)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生巧克力
巧克力
拓展資料
巧克力(chocolate),原產中南美洲,其鼻祖是“xocolatl”,意為“苦水”。
其主要原料可可豆產于赤道南北緯18度以內的狹長地帶。
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可可脂,可可脂中含有可可堿,對多種動物有毒,但對人類來說,可可堿是一種健康的反鎮靜成分,故食用巧克力有提升精神,增強興奮等功效,可可含有苯乙胺,坊間流傳著能夠使人有戀愛的感覺的流言。
歷史
最早食用的是瑪雅人,而最初是由墨西哥人制作,16世紀初期的西班牙探險家荷南多·科爾特斯在墨西哥發現當地的阿茲特克國王飲用一種可可豆加水和香料制成的飲料,科爾特斯品嘗后在1528年帶回西班牙,并在西非一個小島上種植了可可樹。
西班牙人將可可豆磨成了粉,從中加入了水和糖,在加熱后被制成的飲料稱為“巧克力”,深受大眾的歡迎。不久其制作方法被意大利人學會,并且很快傳遍整個歐洲。
1642年,巧克力被作為藥品引入法國,由天主教人士食用。
1765年,巧克力進入美國,被托馬斯·杰斐遜贊為“具有健康和營養的甜點”。
1847年,巧克力飲料中被加入可可脂,制成如今人們熟知的可咀嚼巧克力塊。
1875年,瑞士發明了制造牛奶巧克力的方法,從而有了所看到的巧克力。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刺激了巧克力的生產,巧克力被運到戰場分發給士兵。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