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進場后,應由施工單位、建設單位、監理單位、供貨單位共同開箱檢查,并填寫《設備開箱檢驗記錄》。
一,設備開箱檢驗的主要內容:設備的產地、品種、規格、外觀、數量、附件、標識和質量證明資料、相關技術文件等。
二,設備應具備的質量證明資料如下:
1,各類設備均應有質量合格證,其生產日期、規格型號、生產廠家等內容應與實際進場的設備相符。
2,對于國家及地方所規定的特定設備,應有相應資質等級檢測單位的檢測報告。
3,主要設備、器具應有安裝使用說明書。
4,成品補償器應有預拉伸說明書。
5,進口設備應有商檢證明(國家認證委員會公布的強制性認證〔CCC認證〕產品除外)和中文版的質量證明文件、性能檢測報告以及中文版的安裝、使用、維修和試驗要求等技術文件。
三,設備進場時應包裝完好,表面無劃痕及外力沖擊破損。應按照有關標準和采購合同的要求對所有設備的產地、規格、型號、數量、附件等項目進行檢測,符合要求方可接收。
四,水泵、熱交換器、罐類等設備上應有金屬材料印制的銘牌,銘牌的標注內容應準確、字跡清楚。
五,對有異議的設備應由有相應資質等級檢測單位進行抽樣檢測,并出具檢測報告。
擴展資料:
開箱驗收的主要內容:
1,設備名稱、編號、規格型號、制造廠名、裝箱單號、收到件數如實填寫。
2,檢驗記錄:填寫包裝情況是否良好;隨機文件是否齊全;備件與附件是否齊全。外觀情況是指設備外觀是否良好;測試情況是否符合規定。,
3,檢驗結果:按實填寫是否有缺件及損壞情況。
4,結論:應根據檢驗實際情況,填寫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和使用要求及必須采取的措施。
5,各方簽字應齊全并加蓋公章,供應單位如不在現場,監理(建設)單位認可也可以。
現場開箱檢驗的注意事項:
應對照裝箱單逐件清點,并做好記錄,如發現損壞、銹蝕、零部件短缺等問題,應以照相或其他方法做好記錄,作為向供應商及有關部門交涉索賠的依據,并注意設備采購合同中規定的索賠期限。還要注意設備開箱檢驗后,如不能隨即開始安裝,應重新包裝好,并做好防銹防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