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液體蜂蜜變成固體是因為結晶。
1、蜂蜜有結晶的特性,當蜂蜜的溫度低于15攝氏度的時候,蜂蜜就會出現結晶,原因是蜂蜜中的葡萄糖在低溫下析出變成固體的現象,葡萄糖結晶體會連帶果糖等一起變為固體。
2、蜂蜜結晶是葡萄糖圍繞結晶核形成顆粒,并在顆粒周圍包上一層果糖 、蔗糖或糊精的膜,逐漸聚結擴展,而使整個容器中的蜂蜜部分或全部形成松散的固態狀,即蜂蜜結晶。因此,蜂蜜結晶是一種正常現象,對其營養成分和應用價值毫無影響,也不影響食用。
3、蜂蜜結晶的速度與其所含葡萄糖結晶核、溫度、水分和蜜源有關。蜂蜜中葡萄糖結晶核非常細小,還有存在于蜂蜜中過的花粉粒,在一定條件下,蜂蜜中的葡萄糖就圍繞這些細小的晶核長大結晶。蜂蜜中含有的結晶核越多,結晶的速度就越快。
擴展資料:
蜂蜜結晶了的恢復方法:
1、蜂蜜結晶了可以用溫水湯開,結晶的蜂蜜持續在40℃以上的溫度下逐漸化開,水溫不要超過60℃,水溫過高會會破壞蜂蜜的活性營養成分。
2、若在冬季,可將容器放在暖氣管道上(不要太熱,以防燙壞容器),等稍微融化后可以倒出來食用,當然也可以日常就放在暖氣管道上。在夏季中午氣溫高時,將蜂蜜結晶的瓶子放在院內或陽臺,讓太陽直射兩個小時左右,也可以融化部分結晶蜜。
3、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均不會將結晶蜜恢復到原狀,若要恢復到原狀必須將結晶蜜加熱到80℃以上,但加熱到80℃以上會將蜂蜜原有的營養成分破壞,所以不建議此法。
參考資料:蜂蜜結晶-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