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中庸、詩經等等,春秋時期在中國歷史上是很講究禮儀道德、倫理綱常的,所以那時期或以前的文化要多涉及,四大名著等等很多都可應該看的,其實這些東西都是日積月累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只要堅持,很多東西自然而然就出來了。
古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怎樣修身?讀書,就是一個好渠道。以書為鏡,可以修身立德。哲學可以使人明智,歷史可以增加良知。讀修身養性的書,就如同與圣賢交談,可收到“玩古訓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志”的效果;就像眼前豎起了一面晶瑩透亮的鏡子。
透過這面鏡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日積月累,既開心明目,利于行耳,又知天下事而懂榮辱,辨丑惡。正如法國大作家雨果所說:“種種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影響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樣,逐漸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