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河南省的,是山西省的。
吉縣是臨汾市轄縣。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東以石頭山、金崗嶺、姑射山為界,與蒲縣、堯都區、鄉寧縣接壤;西臨黃河,與陜西宜川縣相望;南以下張尖為界,與鄉寧縣昌寧鎮相接;北以處壑溝為界,與大寧縣相臨。素有“秦晉通衡”之稱。
黃河自北而南流經縣西,清水河由東向西注入黃河,北部諸河均屬昕水河支流。名勝古跡有黃河壺口瀑布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孔山廟、坤柔圣母廟、掛甲山摩崖造像、柿子灘舊石器遺址等。
吉縣在商祖乙時屬耿地。西周稱翟城,城址在今文城鄉一帶。春秋時為晉之屈邑,又稱北屈,城址在今縣城東北10公里麥城村。戰國時屬魏之屈邑。秦朝時稱為河東郡北屈縣。西漢時仍沿用秦時舊稱。
擴展資料
吉縣的歷史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直隸州,轄蒲縣、鄉寧2縣。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劃鄉寧縣為平陽府,降吉州為散州。
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稱吉縣。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0月,吉縣解放,隸屬晉綏呂梁十專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劃歸西北區晉南專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6月,劃歸晉綏晉南專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