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長階段的黃鱔應投喂不同的飼料,以保證其營養需要。
剛孵出4-5天的幼苗,主要投喂水蚤、熟蛋黃、豆漿等,其中以水中培養的活水蚤、活輪蟲最佳。因此這時主要應培肥水質,使魚池中有充足的水蚤和輪蟲供鱔苗攝食。
如鱔苗放養密度較大,也可另池培育或到自然水域撈取水蚤供鱔苗攝食。以后隨著鱔魚的長大,可逐漸投喂蚯蚓、螺蚌肉等。
同時要搭配一些植物性飼料,如麥麩、米飯、瓜果、蔬菜等。飼料中以蚯蚓的飼喂效果最好,每5-6克鮮蚯蚓可增長1克鱔肉。
蚯蚓的來源除在野外采集外,還可在房前屋后的垃圾糞堆中飼養繁殖蚯蚓,以供應黃鱔的攝食。投喂飼料要堅持"四定"。黃
鱔在自然界生長時,有晝伏夜出的覓食習慣,初養時可在每天傍晚投飼,以后逐漸提早投喂時間,經10天左右的馴養,即可在每日上午9時、下午2時、晚上6時分3次投喂,以保證黃鱔有充足的餌料。每
次投喂要根據天氣水溫及殘餌的多少靈活掌握,一般投喂黃鱔總體重的5%。
擴展資料:
網箱養殖
網箱養殖具有投資較小、方便在魚塘開展黃鱔養殖、規模可大可小、操作管理比較簡便、水溫容易控制、養殖成活率高等優點。有湖泊、水庫、池塘等水量充足、水 位平穩條件的均可選擇此法。
制作網箱所選用的材料一般為聚乙烯網布,網箱一般制作成長方形或正方形,底面積以不大于20平方米為宜。箱體深度為 1.2-1.5米(一般入水深度為50厘米,水面上的70-100厘米為防逃部分)。
根據網箱大小裁剪網片,采用優質尼龍線,用鞋底機或縫紉機縫合。網箱 上緣四周翻卷同時縫入小指粗的尼龍繩和留出繩頭便于捆綁到木樁或支架上。塘水位不深可打樁安放固定式網箱,水位較深的塘安放浮式網箱。
靜水池塘設立網箱總 面積不超過池塘總面積的30%,有流動水的池塘其網箱面積可達池塘總面積的50%。
小池密養
小池密養具有預防疾病用藥準確、用藥量小,觀察、管理方便,徹底防逃,用水量小,便于繁育等優點。此法適合全國各地的黃鱔出產區。一般鱔池面積10-30平方米,修建規格為2.5米×4米、3米×5米或3米×10米,深度為50-70厘米。
內角建成弧形,池沿上砌探頭磚,使池頂的磚塊與池壁呈“T”字狀。整個養殖池都建在地面上,先在池的四周平地鋪一排平磚,再在上面砌池壁,池壁可以砌立磚(墻厚6厘米),然后池頂再放一塊平磚,使整個池壁與墻腳和頂上的“探頭磚”呈“工”字形。
池底用水泥河沙加石子拌勻打底,并使整個池底向出水口的一方略微傾斜,以利排水。
截取一節長度比池壁厚度多5~10厘米,直徑為5厘米PVC塑料管,在其兩端均安上一個同規格的彎頭,將其安裝在養殖池的排水孔處,使其一個彎頭在池內,另一個彎頭在池外,彎頭口與池底相平或略低。
若要將池水深度控制在30厘米,則只需在池外的彎頭上插上一節長度約為30厘米的水管。當池水深度超過30厘米時,池水就能從水管自動溢出。若要排干池水時,只需將插入的水管拔掉。如果養殖池較大,我們可以多設一個排水管。
土池養殖
采用土池養殖黃鱔,改造1畝(667平方米)稻田,僅需投資2000元左右,加上配套修建幾口觀察池,總投資僅3000元左右,成本比網箱還低。
土池養鱔采用泥埂代替了網箱的“跳板”,加上土池內水的深度為50厘米左右,管理非常方便。我國的稻田眾多,利用稻田直接開展黃鱔養殖,平時的管理、觀察、捕撈都很成問題,也不能夠形成產量。
將稻田改建成土池便于集約化管理,容易形成較高的產量。據有關數據統計,采用傳統的稻田養鱔,畝產黃鱔僅100-200公斤,將其改建成土池后,畝產可達2000公斤左右。
對于沒有其他場地或初期的資金不多的養殖戶,這無疑是養殖的首選。修建土池選用能灌水達40厘米以上的稻田,四周將聚乙烯網布埋20-30厘米到泥土下,其余網布要打樁固定以防逃。
稻田中間也用網布隔成50-100平方米一個的土池,池中放竹框鋪水草即可。養殖戶采用何種方式養殖黃鱔,應根據自身的條件因地制宜進行選擇,各類鱔池的具體修建方法參照《黃鱔生態小池密養新技術》。
(1)放養時間水庫、河道、湖泊中的水比池塘水升溫慢,華南地區2月中旬,華北、華東地區3月中下旬,東北地區還要晚~些.水溫升到15℃時,才放鱔種。
網箱養鱔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00~150條,鱔種規格為每條40克。規格小的鱔種。上以多放。鱔種放養前要消毒,用3%一4%食鹽水浸泡10~15分鐘。
(2)飼養鱔種入箱后3天內不喂食,等它適應了新環境后再喂,每天傍晚喂1次,攝食旺季的7~9月份,上午9時增加喂食1次。
餌料可以用水庫、河道、湖泊里捕捉的小魚蝦,也可以自己養蚯蚓、螺、蠅蛆、黃粉蟲等。投喂量每天為黃鱔總重量的4%一8%,具體喂量根據黃鱔的吃食情況而定。
(3)巡查網箱養鱔每大都要巡查1~2次,提起四邊網衣檢查有沒有破裂的地方,有沒有網日被污物、藻類、各在堵塞。如發現網衣破裂,要及時修補或更換;網上堵塞。司以把四邊網衣提出水面,用高壓水槍沖洗,或者用鐵刷子刷一遍。
(4)保持水位恒定水庫、河道、湖泊等大的水體,每年受降水量的影響,水位變動很大,這對黃鱔的生長有害。我們可以在固定式網箱四周的粗竹竿上安上滑輪,可使網箱上、下移動。養殖期間要隨著水位的變化不時地調整網箱位置,只要能使網箱上口高出水面10厘米就可以。活動式網箱能隨水位變化而自動調節。
(5)移植水生植物黃鱔善陰怕曬,為給黃鱔提供適宜的環境,網箱內要移植一些漂浮性的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水浮蓮等,移植面積為網箱面積的1/2~1/3,還要定期將過多的植物措出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黃鱔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黃鱔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