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的最佳種植時間是在秋季,也就是從8月底直至9月下旬,不可過早或過遲,因為芍藥幾乎所有新根都是在秋天新生的,當然也包括次年的新芽,也是在這個時候形成,秋天移栽以后,受傷的肉質根可逐漸愈合并長出新根,有利于第二年春季繼續生長。
芍藥定植后不能經常移栽,否則會損傷根部,影響生長和開花,為使芍藥良好生長,每年需進行合理施肥。每次施肥后,都要澆足水,并應立即松土,以減少水分蒸發。雨季應經常中耕除草。
霜降后剪去枯萎枝葉,以防孳生病蟲。越冬期間無需移入室內,放置在陽臺上或房檐下陽光充足處,盆土不要過干即可。
分株
芍藥的分株,從越冬芽充實時到土地封凍前均可進行。但適時分株栽植,地溫尚高,有利于根系傷口的愈合,并可萌發新根,增強耐寒和耐旱的能力,為次年的萌芽生長奠定基礎。
不可過早分株,以免發生秋發現象,影響翌年的生長發育;亦不宜過遲分株,其時地溫已不能滿足芍藥發根的需要,以致次年新株生長不良;
若遲至春天分株栽植,芽萌發出土,因春季氣溫漸高、空氣溫度小,蒸騰量大,分株后根系受傷,不能正常吸收水分和養分,造成斷株生長十分衰弱,甚至死亡,所以中國農諺有“春分分芍藥,到老不開花”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