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2日,方家山核電站2號機組首次成功并網發電。
將對核輻射的防護從防止事故發生到發生事故后的應對分成五個不同的層次:
第一層次防御的目的是防止偏離正常運行及防止系統失效。
第二層次防御的目的是檢測和糾正偏離正常運行狀態,以防止預計運行事件升級為事故工況。
第三層次防御是基于以下假定:盡管極少可能,某些預計運行事件或假設始發事件的升級仍有可能未被前一層次防御所制止,而演變成一種較嚴重的事件。這些不大可能的事件在核動力廠設計基準中是可預計的,并且必須通過固有安全特性、故障安全設計、附加的設備和規程來控制這些事件的后果,使核動力廠在這些事件后達到穩定的、可接受的狀態。
第四層次防御的目的是針對設計基準可能已被超過的嚴重事故的,并保證放射性釋放保持在盡實際可能的低。這一層次最重要的目的是保護包容功能。
第五層次,即最后層次防御的目的是減輕可能由事故工況引起潛在的放射性物質釋放造成的放射性后果。這方面要求有適當裝備的應急控制中心及廠內、廠外應急響應計劃。
參考資料
http://www.bjx.com.cn/.北極星電力網[引用時間201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