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鼓中的鼓主要包括一個腳踏的低音大鼓(Bass Drum,又稱“底鼓”)、一個軍鼓和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嗵嗵鼓(Tom-Tom Drum)。除了鼓以外,還包括一個或兩個吊镲、一個節奏镲、一個帶踏板的踩镲等。演奏時還有牛鈴、木魚、沙錘、三角鐵、吊鐘等器具,具體因演奏的需要來增設。
一、架子鼓分為哪幾種鼓架子鼓中的鼓包括一個低音大鼓、一個軍鼓、兩個或兩個以上嗵嗵鼓。除了鼓以外,還包括一個或兩個吊镲、一個節奏镲、一個帶踏板的踩镲等。
1、低音大鼓,雙錘頭是左右腳交替演奏,單槌頭是用右腳演奏,有墊踏法和點踏法等多種踩踏方法,是爵士鼓中主要的低頻音色,用于突出切口和律動,是爵士鼓中最核心的部分,不同的力度和頻率可以表達不同的律動風格。
2、軍鼓,一般是用左手演奏,在solo獨奏和內容復雜多變時是用左右手一起或交替演奏,有很多的打擊位置和打擊方式,以平擊和邊擊為主,在爵士鼓中作為最主要的中頻音色,決定整套鼓的風格,在演奏中使用頻率非常高。
3、嗵嗵鼓,一般會配三或四個,音高由高到低,用左右手交替演奏,在演奏中常用于配合其他樂器音高、華彩部分或為律動增加旋律性。
4、吊镲,通常和低音鼓一起演奏,用左右手交替演奏,用槌桿敲擊镲的邊沿處可以演奏重音時渲染強烈氣氛,在渲染輕柔氣氛時用槌頭輕點镲面。
5、節奏镲,演奏中用于固定拍子和渲染氣氛,一般是用右手演奏。镲面音色清脆,镲帽音色明亮,在爵士風格演奏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6、踩镲,一般是用左腳和右手演奏,有時也用左右手交替演奏,在幾乎所有風格中都很常用。在演奏中有閉镲和開镲兩種主要音色,開镲多用于渲染和切口,閉镲時多用于打拍子和裝飾律動。
二、架子鼓的起源和發展
1、架子鼓起源于美國,形成于20世紀40年代,是一套以鼓為主的組合性打擊樂器,包含著各種不同類型、不同音色的手擊樂器和腳擊樂器。手擊樂器有小鼓、嗵鼓、吊镲等,腳擊樂器有大鼓、踩镲。
2、架子鼓的雛形可以追溯到1890年,現代節奏的萌芽始于此時。1910年至1920年為拉格泰姆(Ragtime)時代,其特征為左手演奏進行曲節奏的低音,而右手則演奏以切分音為主的旋律。1920年是爵士(Jazz)樂風盛行的高峰,年輕的鼓手們以鼓手獨奏(Drum Solo)為其新的特色。
3、1935年后,鼓手的聲名達到頂點,隨處可聽到、見到鼓的演奏,鼓的演奏技巧及演奏形式不斷地、迅速地改變,許多墨守成規者被淘汰。20世紀50世代,鼓的獨奏(Solo)被視為典范。20世紀50至60年代,由于新技術的發展以及搖滾樂的興起,雙低音地鼓已在爵士樂隊中普遍使用。
4、20世紀中期,搖滾樂(Rock)在美國風靡起來,架子鼓成為了搖滾樂中不可缺少的組合型打擊樂器,在中國,搖滾樂、通俗歌曲逐漸成為人們文化生活的組成部分。架子鼓亦屬熱門樂器,尤其受到青少年朋友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