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最后一個出場的叫大軸,不過現在很多人把表演最后一個出場的叫壓軸。壓軸原本是京劇術語,把第一出戲叫做“開鑼戲”;第二出叫“早軸”;第三出叫“中軸”;第四出就叫“壓軸”;最后一出叫“大軸”。
一、表演最后一個出場叫什么1、表演最后一個出場叫大軸,也被稱為送客戲。在大軸時,戲班一般會安排表演一些技術性強的小型武打戲或趣味性濃的玩笑戲,讓觀眾在這無足輕重的演出中逐漸散去,故有送客戲之稱。
2、現在很多人把表演最后一個出場的叫壓軸,這其實是不對的。根據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辭海》(縮印本1989年版)稱:壓軸是戲曲術語,指一臺折子戲演出中的倒數第二個劇目,由于最末一個劇目稱大軸而得名。以京劇為例,如果共有五出,則第一出叫作開鑼戲,第二出名曰早軸,第三出稱為中軸,第四出(倒數第二)則為壓軸,第五出(最后一出)稱作大軸。
3、演壓軸戲一般都是戲班掛頭牌的主要演員。因一場戲五、六小時過長,觀眾不等終場即離座,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戲班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將一出戲最精彩的部分放在倒數第二場上演,這樣人們就能夠耐心等到最后。其實,這也符合一般觀眾的心理,很多觀眾看表演節目就是奔著壓軸節目去的,前面的不過是些鋪墊。
二、常見戲劇專業術語介紹
1、臺柱子:戲班(劇團)中頂梁柱的意思,指具有較高的社會影響力和號召力的角(名演員)。
2、亮相:指表演動作進行中短暫而全神貫注的停頓,一般用于人物的上、下場或一組舞蹈動作瞬間的停頓。
3、串:俗稱串戲,因角色須連貫成隊故稱串。
4、反串:指藝人扮演原所屬行當外的角色,如旦行演員演生行或武生等。
5、客串:非職業演員參加戲班演出稱客串。
6、票友:舊時對戲曲、曲藝的非職業演員、樂師的通稱。
7、優伶:古代以歌唱、舞蹈、滑稽、雜技表演為業的藝人之統稱。
8、行當:傳統戲曲角色的類別。近代有生、旦、凈、丑和生、旦、凈、末、丑兩種總分行方法。
9、龍套:也稱為文堂、流行,扮演劇中士兵、夫役等侍從人員,因身著特殊形式的龍套衣得名,一般以四人為一堂。
10、行頭:古代對戲曲服裝的稱謂,沿用至今,也可以泛稱一切戲曲演出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