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東部的地理版圖中,山東和山西所指的山脈是太行山。這個名字源于古代,當時太行山以東被稱作山東,以西則是山西。盡管現代行政區劃中山東和山西并不相鄰,中間隔著河北省,但人們依然習慣性地將太行山視為這兩個省份的自然分界線。
太行山,一個具有豐富地質歷史的山脈,其地理位置位于北緯34°34—40°43、東經110°14—114°33。它的別名還包括五行山、王母山和女媧山,作為中國東部的重要山脈,它扮演著地理分界的重要角色。
太行山的形成過程漫長而復雜。六億年前,這片區域曾是海洋,經過多次地殼運動和海陸變遷,形成了豐富的煤炭資源。隨著時間的推移,地殼活動導致山脈逐漸升起,與華北平原形成鮮明對比。中元古代和新生代的地質運動,如呂梁運動、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運動,塑造了太行山的現今形態,使其成為了一座歷經滄桑的自然杰作。
總的來說,無論是從歷史沿革還是地理特征來看,山東和山西的山指的都是太行山,它是華北地區的重要地標,承載著豐富的地質歷史和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