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波實驗的報告揭示了一種物理學中的基本現象:當兩個相同頻率、相同振幅但方向相反的波在介質中相遇時,它們會產生固定振幅的波形,即駐波。本實驗的目的是通過光電子技術探索駐波的形成及其空間分布,驗證波長與駐波位置之間的關聯。
實驗的原理基于波的干涉,通過調節振動頻率可調的振子和諧振腔的長度,使光子在諧振腔內反射形成駐波。當諧振腔長度為光子波長的整數倍時,光子在特定位置保持靜止,形成駐波模式。
實驗步驟詳細包括:首先,調整光路中的1號光柵和干涉儀,確保光束的相干性和帶寬。然后,定位測量線上的夾具并調節高度。接下來,檢查并調整振子頻率和腔長,以滿足駐波條件。在每個節點位置記錄數據,計算出波長和頻率。
實驗結果顯示,經過五次試驗,我們觀察到節點間的距離為1.6cm,這意味著波長為3.2cm,而計算得出的頻率為4.688GHz。這些數據與理論預期相符,證實了駐波現象與波長的緊密關系,進一步證明了駐波是波動理論的一個實際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