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修行中,手串是一種重要的象征,特別是劉著念珠,它承載著深厚的宗教意義。《太上三流珠經》記載,劉著珠由365顆大如桐木的圓珠組成,象征著星辰的運行軌跡,與日月同步。其名字源于日夜不斷、如水珠般圓潤的象征。在道教思想中,“天人相應”的理念使得流珠成為內在修行的工具,比如《上清黃婷內經》提到,擁有三宮玄丹的修行者會通過轉珠來連接天地星辰,體現了道家修行的宇宙觀。
常見的108念珠也有其獨特的含義,108顆代表周天星數和辟邪的最高日數,第一顆珠子象征北極星,不動如雕像,而葫蘆形的頭珠則代表三重天地,中國結下的六顆珠子象征南方六星。這些珠子數量的變化,如十二、二十四、二十八等,分別對應著十二雷門、二十四節氣、二十八宿等天文現象,反映出道家對于宇宙秩序的深刻理解。
總之,道教手串如劉著念珠,不僅僅是一種飾品,而是修行者與天地自然、宇宙法則緊密聯系的象征,體現了道家學說的精妙之處。這些手串中的每一顆珠子,都寓含著豐富的天文、歷法和哲學意義,是道教文化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