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隨季節變化進行有方向、有規律的長距離遷居活動,夏季在北方 繁殖,冬季則到南方 越冬。在繁殖地,他們被稱為“夏候鳥”,在越冬地,他們被稱為“冬候鳥”,在遷飛途中被稱為“旅鳥”。他們憑著對地球氣候變化的敏感隨時準備出發,為了找到更適宜的居住地,寧愿承受著生命周期中風險最高的遷徙行為。受體能、天敵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遷徙的道路往往也是鳥類承受自然界考驗、優勝劣汰的生死之路。
目前國際上已知鳥類有9000 多種,其中有4000 種是候鳥。候鳥的遷徙通常分春秋兩次,由南向北,或由北向南飛向越冬地。科學研究表明,在全球共分三大鳥類遷徙區,也稱為三大“南北大陸橋”,即北美洲- 南美洲 、歐洲 - 非洲 、亞洲 - 大洋洲 。
經過多年的候鳥環志跟蹤與研究,專家們在三大遷徙區上總結出了8 條主要候鳥遷徙線,分別是:
跨越整個大西洋 連接西歐、北美東部 及西非狹長地帶的“大西洋遷徙線”。
連接東歐和西非的“黑海/ 地中海遷徙線”。
跨越印度 洋,連接西亞和東非的 “東非西亞遷徙線”。
從南到北橫穿整個亞洲大陸的 “中亞遷徙線”。
跨越印度洋、北冰洋和太平 洋,連接東亞、澳大利亞 大陸的“東亞-澳大利亞遷徙線”。
貫穿整個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 “美洲太平洋遷徙線”。
貫穿整個南北美洲中西部 的“美洲密西西比 遷徙線”。
將南北美整個東部連接在一起的 “美洲大西洋遷徙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