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庫的文檔一般有順排文檔、倒排文檔兩種類型。
一般地說,一個數據庫至少包括一個順排文檔和一個倒排文檔。順排文檔是以文獻記錄作為信息存儲單元,按文獻記錄入藏的存取號從小到大順序排列而形成的目錄式文檔,由于它存儲有關于每篇文獻的最完整信息,所以通常又把它稱為主文檔,相當于印刷型檢索工具的正文部分。
倒排文檔就是把記錄中一切可檢字段或屬性值抽出,按某種順序重新加以組織后所得到的一種文檔。倒排檔從主文檔中派生出來,所以,又叫做輔助文檔。在倒排文檔中,記錄的特征標識作為排列依據,其后列出含有此標識的記錄號,使用倒排文檔可以大大提高檢索的效率。
數據庫的作用
1、數據共享
任何有權限的用戶可以同時存儲、提取數據數據庫中的內容。
2、數據獨立性
面向用戶的應用程序與數據結構互相獨立、互不影響,這種獨立性包含數據邏輯獨立性和數據物理獨立性。
3、數據集中控制
數據庫被集中在一個服務器中,通過統一的文件系統,可實現有組織的數據控制。
4、數據維護性
分布式的數據文件,統一存儲在一個系統中,方便研發人員維護。
5、數據安全性
數據的安全性更多地體現在,數據庫配置管理員的權限分配上。
6、數據一致性
數據被存儲到一個“倉庫”中,任何一個用戶提取里面的內容,獲得的數據都將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