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
1、對;正確(跟“非”相對):一無是處。
2、認為正確:是古非今。
3、表伍談示答應的詞:是,我知道。
4、姓。
5、指示代詞。這;這個:是可忍,孰不可忍?
6、聯系兩種事物,表明兩者同一或后者說明前者的種類、屬性:《阿Q正傳》的作者是魯迅。
7、與“的”字配合使用,有分類的作用:這張桌子是石頭的。
8、聯系兩種事物,表示陳述的對象屬于“是”后面所說的情況:他是一片好心。
9、表示存在,主語通常是表處所的詞語,“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
10、“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詞或動詞,連用兩個這樣的格式,表示指老所說的幾樁事物互不相干,不能混淆:說是說,做是做,有意見也不能耽誤干活兒。
11、在上半句里“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詞、形容詞或動詞,表示讓步,含有“雖然”的意思:詩是好詩,就是長了點。
12、用在句首,加重語氣:是誰告訴你的?
13、用在名詞前面唯橘升,含有“凡是”的意思:是有利于群眾的事情他都肯干。
14、用在名詞前面,含有“適合”的意思:這場雨下的是時候。
15、用在選擇問句、是非問句或反問句里:你是吃米飯還是吃面?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