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分為大學輔導員和留校輔導員,大學輔導員有編制屬于學校的行政編制、留高校當輔導員不算正式編制,高校輔導員是人事代理的不算正式事業編制。編制通常是組織機構的設置及其人員數量的定額和職務的分配,由財政撥款的編制數額由各級機構編制部門制定,通常分為行政編制、事業編制以及公益性崗位。
屬于的,大學輔導員屬于學校的行政編制,待遇是中等水平,略低于人民教師。具體多少要看地域和什么學校了。聘用3年滿后可以到機關工作,也可以去教課,當然可以繼續當輔導員。
在編教師擁有的編制為事業編,即在編老師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非在編教師即為臨聘人員或者稱作合同工。
優勢:
有編制的教師工資組成由基本工資、津補貼、職稱工資等組成。職稱工資可以隨著職稱升高而升高,工齡增加工齡工資也增加。無編制人員工資固定,在職稱晉升和工齡方面,一般無法保證。近幾年雖然在改革,但實際操作中仍然與在編老師存在很大差異。
留高校當輔導員不算正式編制。高校輔導員,都是施行人事代理的,不算正式事業編制。除非單位說明了招聘時以事業編錄用,一般途徑的都是合同制。
編制通常是指組織機構的設置及其人員數量的定額和職務的分配,由財政撥款的編制數額由各級機構編制部門制定,財政部門據此撥款,通常分為行政編制、事業編制以及公益性崗位。
各種用人單位的招聘條件,很多都對學歷有所限制,并且對高學歷有競相迷戀的趨勢。比如有朋友所在的高校,連招輔導員都要求博士學歷,門檻之高令人咋舌。
這種尷尬對于高職生而言更為明顯。之前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部門招聘,要求會速記、懂法律,并且要碩士及以上學歷。沒想到幾個月都無人“達標”,有學歷的不會速錄,會速錄的無高學歷。
最后降低條件,畢業于高職院校法律文秘速錄專業的學生得以錄用,并完全勝任工作。當前,不少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直接把高職生“一棍子打死”,但其實“術業有專攻”,絕大多數高職生都學有一技之長。
有的在專業實操能力上甚至比本科生、碩士生都技高一籌——如果僅僅因為一紙文憑就無法展示才華,甚至連同場競技、一較高下的機會都沒有,這無疑有失公允,也是一種浪費。
當前,高職教育熱火朝天,各種“畢業生遭哄搶”的新聞讓人眼前一亮。可是不得不說的是,部分用人單位對于高職生依然有些輕視,使得高職院校畢業生總覺得“顏面無光”。
而高職教育質量的“高”也往往敵不過社會用人制度的“冷”——只要“冷”風不去,高職教育就很難真正熱起來,也無法讓更多人對其“路轉粉”。
回到高職生留校的話題,當前不少院校已經進行了各種努力。比如對于能力出眾的專科生,學校在招聘時適當放寬限制,給予他們同等的競爭機會;對其待遇較低的問題,有學校也專門予以政策傾斜,提高其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