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企業形象
名詞解釋企業形象
1.產品形象,指產品的質量、性能、價格以及設計、外形、名稱、商標和包裝等給人的整體印象。2.職工形象,指職工的服務態度、職業道德、進取精神以及裝束、儀表等精神面貌給外界公眾的整體印象。3.主觀形象,指企業領導者想象中的外界公眾對企業所持有的印象。4.自我期望形象,指企業內部成員,特別是企業領導希望外界對本企業所持的印象。5.實際形象,指外界對企業現狀所持有的印象,是企業的真正形象。6.公共關系形象,指企業通過公共關系活動的努力,在公眾中留下的對企業本身的印象。拓展資料。
導讀1.產品形象,指產品的質量、性能、價格以及設計、外形、名稱、商標和包裝等給人的整體印象。2.職工形象,指職工的服務態度、職業道德、進取精神以及裝束、儀表等精神面貌給外界公眾的整體印象。3.主觀形象,指企業領導者想象中的外界公眾對企業所持有的印象。4.自我期望形象,指企業內部成員,特別是企業領導希望外界對本企業所持的印象。5.實際形象,指外界對企業現狀所持有的印象,是企業的真正形象。6.公共關系形象,指企業通過公共關系活動的努力,在公眾中留下的對企業本身的印象。拓展資料。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202/wz/18251204852.jpg)
正文:企業形象指社會公眾和企業職工對企業整體的印象和評價。企業形象是可以通過公共關系活動來建立和調整的。企業形象的構成因素很多,具體可表現為:1.產品形象,指產品的質量、性能、價格以及設計、外形、名稱、商標和包裝等給人的整體印象。2.職工形象,指職工的服務態度、職業道德、進取精神以及裝束、儀表等精神面貌給外界公眾的整體印象。3.主觀形象,指企業領導者想象中的外界公眾對企業所持有的印象。4.自我期望形象,指企業內部成員,特別是企業領導希望外界對本企業所持的印象。5.實際形象,指外界對企業現狀所持有的印象,是企業的真正形象。6.公共關系形象,指企業通過公共關系活動的努力,在公眾中留下的對企業本身的印象。拓展資料:1.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形象就是人們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各種感覺器官在大腦中形成的關于某種事物的整體印象,簡言之是知覺,即各種感覺的再現。有一點認識非常重要:形象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人們對事物的感知,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的感知不會完全相同,因而其正確性受到人的意識和認知過程的影響。由于意識具有主觀能動性,因此事物在人們頭腦中形成的不同形象會對人的行為產生不同的影響。企業形象是企業內外對企業的整體感覺、印象和認知,是企業狀況的綜合反映。 2.在印象的基礎上,加入人們的判斷,進而形成具有內在性、傾向性和相對穩定性的公眾態度,多數人的肯定或否定的態度才形成公眾輿論。公眾輿論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和其他途徑(如人們的交談、表情等)反復作用于人腦,最后影響人的行為。企業形象有好與不好之分,當企業在社會公眾中具有良好企業形象時,消費者就愿意購買該企業的產品或接受其提供的服務;反之,消費者將不會購買該企業的產品,也不會接受其提供的服務。企業形象的好與否不能一概而論,多數人認為某企業很好時,可能另有一些人感到很差,而這種不良的形象將決定他(她)不會接受該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任何事物都不能追求十全十美,因此,我們在這里必須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從總體上認識和把握企業形象。3.內部和外部是根據接受者的范圍劃分的。外部形象是員工以外的社會公眾形成的對企業的認知,我們一般所說的企業形象主要就是指這種外部形象。內部形象則指該企業的全體員工對企業的整體感覺和認識。由于員工置身企業之中,他們不但能感受到企業外在屬性,而且能夠充分感受到企業精神、風氣等內在屬性,有利于形成更豐滿深入的企業形象;但是如果缺乏內部溝通,員工往往只重局部面看不到企業的全部形象,頗有“不識廬山真面目”的感覺。我們認為,內部形象的接受者范圍更小,但作用卻很大,與外部形象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決不可忽視。
名詞解釋企業形象
1.產品形象,指產品的質量、性能、價格以及設計、外形、名稱、商標和包裝等給人的整體印象。2.職工形象,指職工的服務態度、職業道德、進取精神以及裝束、儀表等精神面貌給外界公眾的整體印象。3.主觀形象,指企業領導者想象中的外界公眾對企業所持有的印象。4.自我期望形象,指企業內部成員,特別是企業領導希望外界對本企業所持的印象。5.實際形象,指外界對企業現狀所持有的印象,是企業的真正形象。6.公共關系形象,指企業通過公共關系活動的努力,在公眾中留下的對企業本身的印象。拓展資料。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