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刀魚。
黃河入海口有句漁諺:麥稍黃,刀魚長。黃河刀魚屬于鳀科,又叫“茅刀魚”,小的六、七寸,大的一尺多長,身薄色亮,細鱗小肚,吻短圓突,像一口尖刀。它們有時游到海里,有時又游到河里。其脂肪豐厚,且肉質細嫩,烹調無需多少佐料,肉味香美。
1、故鄉在黃河入海口、黃河刀魚的故鄉在黃河口一帶,在黃河口,當地人稱其為“倒魚”。
2、體型不大、黃河釣魚體型不大,一般20-40厘米,最大不過半斤重,為小型魚類。
3、洄游性、每年農歷三月中旬,黃河刀魚由黃河是海口游進黃河,逆流而上,經東營市境內游到東平湖去產卵、孵化。等卵孵化為幼魚后,又順著黃河來到入海口,在渤海生長和越冬。
黃河刀魚是生長在黃河下游的珍稀魚類,大家都知道,黃河經常斷流,特別在1991年至1998年8年中,年平均斷流時間達到107天。1997年大旱,使黃河斷流226天。斷流對生態環境造成惡性循環,黃河沿岸繁衍生息的生物大量減少,河水的斷流造成這種黃河獨有的魚類蹤跡難尋。
隨著近年來調水調沙,黃河水域環境的不斷改善,消失已久的黃河刀魚現身,這是對于環境改善最好的證明,相信這種魚類隨著慢慢繁殖,只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