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關系。王維與孟浩然是關系非常好的朋友,孟浩然的最后一天想起李白王維老死不相往來,不由潸然淚下。
王維和李白同齡,時年28歲。孟浩然寫過一首雜詩,中有“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一句,王維非常欣賞,擊節不已。王維時任翰林待詔(就是皇帝秘書,李白后來入長安,干的也是這活兒)。有一天,王維正跟孟浩然談詩論道,李隆基前來王維家串門,孟浩然嚇得鉆到床底下。
王維床下有人,不敢隱瞞,一旦被當成刺客就麻煩了,趕緊跟李隆基匯報,李隆基大悅,孟浩然,聽說過。叫出來問道,小孟最近寫沒。孟浩然說,我就靠寫詩吃飯呢,不敢丟了手藝。李隆基說,來一首。孟浩然一邊跳舞一邊吟誦道:“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李隆基一聽不高興了:“朕未曾棄人,自是卿不求進,奈何反有此作!”因命放歸南山。
你還是回家種地吧,當官不適合你。
孟浩然欲哭無淚,只好回家。跟王維作詩告別: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王維作詩送別: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孟浩然說,我要回家種地去了,可惜知音又少了一個。王維說,回去吧,每天負手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看云卷云舒,也挺好。
李白和王維同在長安,都是出名的少年英才,都有共同的朋友圈,可惜兩人卻老死不相往來。有人說,因為兩人都跟李隆基妹妹玉真公主有染,因此成為冤家對頭,其實純屬捕風捉影的臆測。
李白和王維不交往,皆因兩人不是一路人,道不同,不相為謀。
李白信道,王維信佛。李白被稱為詩仙,意即詩中的老君;王維被稱為詩佛,意即詩中的如來。兩人信仰不同。李白投奔的大佬是賀知章,賀知章是出名的“四明狂客”,跟李白一樣放蕩不羈愛自由,喜歡喝酒撒潑。王維投奔的大佬是張九齡,張九齡是出名的儒家弟子,恪守禮教,跟王維一樣,有底線,有操守,兩人生活理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