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做土匪都是找一處深山老林藏匿,在深上老林上長滿了荒草,所以人們就將落草用來形容這些藏匿于雜草中的盜匪。除了落草為寇以外,落草還有另外的一種的含義——新生兒的降生。
出自明末清初的小說《隋唐演義》中程咬金之口,然程咬金最終卻成為了唐朝時的開國功臣,這難免會給人一種“本是英雄”之感。
草寇自然不是英雄,這只是在特定社會環境下才會出現的一種曲解之意。
而再看“落草為寇”一詞,本是出自元雜劇《趙禮讓肥》中,原文為:“某今在這宜秋山虎頭寨,落草為寇,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可以說,這句話就是亂世背景之中的產物,再如著名的《水滸傳》,其中的108個梁山好漢基本都是被逼無奈,方才落草為寇。
然而事實上,落草之本意本非如此,它原本只是滿族的一個習俗罷了。
在古時條件簡陋,而世居東北的滿族所面對的環境更為惡劣。
東北地區氣候寒冷,為了御寒,那里的人們創造了土炕,寒夜睡覺時,就會在土炕底下燃起炕火取暖。同時,他們會在土炕上鋪上一塊卷席,這樣既不會顯得太硬,同時也很保暖。
但這只是在平時,到了婦女臨產之時,為了讓孩子能有一個相對比較溫暖干燥的環境,同時也為了避免將卷席弄臟,就會拿一些干燥柔軟的谷草鋪在炕上。這樣在孩子降生之后,就能直接放在谷草之上,這就叫“落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