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宋,南宋還是西夏,遼金都認為自己是中原的主人。他們覺得自己統治的就是整個中原,這是濃烈的統中國一體意識的表現。無論是南宋還是其他西北地區的政權,比如西夏或是今朝,他們都認為自己是中國,這也是一種。中國一體的意識的體現。
各民族融合與“大一統”觀念的深化。兩宋時期,朝廷上下從宋朝利益出發,千方百計論證宋朝政權的正統地位。儒家經典《春秋》強調“大義”,尤其重視“大一統”,宋代學者紛紛鉆研,希望能夠從中找到實現“一統”的靈丹妙藥,于是“春秋學”一時興盛于宋朝。
南宋朱熹在討論“正統”和天下統一的關系時,強調“只天下為一,諸侯朝覲,獄訟皆歸,便是得正統”,“天下分裂,不能相君臣,皆不得正統”。在他看來,凡是能夠稱得上是“正統”的,必須是能夠統一天下的政權,否則就不能稱之為“正統”。
比如,沙陀因其地有大沙磧而得名,他們最初生活在今新疆地區東部天山一帶,唐朝后期,沙陀開始內遷,先后遷往今甘肅、陜西、山西等地。五代十國時期,有幾個地方割據政權都是沙陀人所建。宋朝時期,遷入中原的沙陀人散布在各地,大多數都融入漢族之中。因此,無論是西域,還是內地,各民族在遷徙流動中相互交融互相融合,但他們的意識更傾向于“大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