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張居正心懷天下,關心老百姓,為國家作出貢獻,是中國的名臣的先驅。
首先是他的忍耐、謹慎,張居正為人正直,當時的六大奸臣嚴嵩掌權,朝堂上專政,嚴嵩把持朝政,任何的奏折都必須通過他才能到達皇帝的手上,張居正說話辦事十分小心,明面上反對自己的老師,以取得嚴嵩的信任。他一直在等待機會,等他們漏出破綻,因為忍而不發,才能在設計逼走高拱中獲得勝利,在多年的政治斗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一直等到了新皇帝萬歷繼位,才真正開始實現自己的價值。
其次是大力改革,萬歷上任后,他是三資歷最老的臣子,加上他是萬歷的老師,使他成了當時最高的內閣首輔,當時的明朝內憂外患,外有蒙古虎視眈眈,內財政空虛,張居正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從政治、經濟到軍事,可以說是暫時挽救了明朝的危機。他改革了賦稅制度,推行一條鞭法 ,讓當時的老百姓有地可耕作,減少了官吏的剝削,國庫很快就有起色,百姓生活水平也提高了,重視商人的買賣,促進當時商品流通。
最后是知人善任。張居正在其執政的過程當中,任用了一大批文武官員,提拔人才有自己的一套方式。當時的海瑞在當地很有名氣,許多人推薦他,但是張居正不同意,因為他認為海瑞自己做得很好,自律、愛民,但是好人不一定是好官,他認為海瑞做官太過于拘泥,沒有靈活處理問題,雖有功德,但沒有功績,所以在其執政期間,一直沒有重用海瑞,直到他去世,海瑞才得以重用。他重用戚繼光,加強邊防的防御,使每一次的襲擊都失敗而歸。正是因為張居正的苦心輔佐,用心為民才使得明朝成為一個強國,不怕外侵,百姓生活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