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花作為祭祀品與林紹海這個人祭祀祖先的故事有關系。相傳當時林紹海回到自己的家鄉,正準備祭拜祖先,表示相求證心中正準備去做的北行一事,用的是使用擲茭方式,這事是不是可行?這是當時很流行的一種問卜的形式,林紹海剛好印證了這件事情是可行的,于是他開始準備回鄉的事宜,第一個是祭祀菜譜,這是當地的風俗,據說十分講究 ,有二十四道菜,也稱“二十四”花宴 ”。
這樣的宴席不是大家所熟悉的好酒好菜,而是由24種面粉為原料制作而成的植物造型的花瓣,這些東西需要在到達家鄉那一天由林氏長輩敬請祖先,表達了后人對祖先的懷念和尊敬之情。當一切準備妥當時,林紹海發現沒有芙蓉花,而這種東西是家鄉所必須的祭祀品,還有一句詩句是對當時芙蓉花流傳,“得海芙蓉一束,勝得金銀滿車 ”。所以林紹海一定要找到芙蓉花,并把它帶回故鄉,讓故鄉也能像別的地方一樣開滿芙蓉花,這就是芙蓉花作為祭祀品的由來。
芙蓉花作為一種祭祀的花兒,它也代表著不少的寓意。
1、它代表的是團結幸福。古人常常用的圖案作為禮物互贈,寓意著能帶來幸福圓滿的生活,甚至不少的古詩也贊美芙蓉花,對它進行朗誦,“【唐】韓愈 木芙蓉 新開寒露叢,遠比水間紅。艷色寧相妒,嘉名偶自同。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愿得勤來看,無令便逐風。?
2、它代表的是高尚的謙謙君子。生長于溫室內的芙蓉花,只開在溫室,它那清新的外表,引人注目的潔白氣息,從不隨著風搖擺不定,花期雖然短,可是它燦爛過,開放過,只為那一刻的絢爛,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