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美稱是舞勺之年、舞象之年、志學。
一、舞勺之年。
舞勺是古代13歲的男孩學習的一種文舞。后代指男孩子12-13歲。
二、舞象之年。
“舞象”是指男子的15-20歲,又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
三、志學。
“志學”出自《論語·;為政》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意思是孔子十五歲是立志潛心學習),后指代男子15歲。
其它的稱呼:
赤子:初生的嬰兒。
襁褓:(音qiǎng bǎo),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后來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指二三歲的幼兒。
齠齔:(音tiáo chèn)原意指兒童換齒之時,即指七、八歲的兒童。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歡兒戲》中寫道:"齠齓七八歲,綺紈三四兒。"
垂髫:(音chuí tiáo)指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古時兒童不束發,頭發下垂,因以"垂髫"指兒童。
黃口:泛指十歲以下的孩童。
幼學: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