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社會行為是指符合社會希望并對行為者本身無明顯好處,而行為者卻自覺自感給行為的受體帶來利益的一類行為。
分享一個小零食、說一句好聽的話、這樣筒單的親社會行為是兒童開啟高情商交往的第一步。
從兒童親社會性行為第一個層次一一語言人手。通過練習和情境應對,讓兒童學會幾種禮貌用語、贊美和鼓勵的語言,同時讓兒童意識到禮貌、贊美和鼓勵的重要性,為兒童未來的社會交往行為打下堅實的基礎。
久而久之,兒童就會明白,有禮貌,常贊美,會鼓勵,自己會很受歡迎,從而強化新社會行為。
身為家長,生活中下意識鼓勵孩子多多使用禮貌用語,多和孩子交流溝通,乃至親自示范。
舉個例子來說:幼兒園里的小朋友正在畫畫,明明發現鄰座的哲哲停住了畫筆,似乎在想什么。她看了看哲哲的桌子,沒有發現油畫棒。過了一會兒,明明的作品快要涂完顏色了,可哲哲的作品還沒有涂顏色。明明想了想,問道:“你的油畫棒呢?”
“忘帶了。”哲哲回答。
“那我們一起用我的吧,但不要把我的油畫棒弄壞了?!泵髅髡f。
“好的,謝謝你?!?/p>
哲哲和明明一起用明明帶來的油畫棒??烧苷芤徊恍⌒陌衙髅鞯挠彤嫲襞哿?,他不好意思地看著明明。明明有點生氣,不過想起老師說要互相幫助,就原諒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