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的,劉禪稱得上一個“庸”字,但他跟“傻”絕對沒關系。就在蜀漢景耀三年(260年),劉禪給一批重要大臣追加了謚號,謚號就是對一個人的生平做蓋棺論定。
后主劉禪這個人,腦海中就不自覺地想起了那句“扶不起的阿斗”,不過也有很多翻案文章說劉禪他是大智若愚。人們給出的主要論據,就是劉禪在諸葛亮死后依然能夠支撐蜀國29年,投降之后又能夠裝瘋賣傻躲過了司馬昭的屠刀。
時代奇跡: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至少在蜀漢政權滅亡之前,蜀漢政權內部都沒有發生過什么流血政變。歷史學家經常把三國兩漢南北朝劃分為一個時期,魏晉南北朝就不說了,父子相殘,宮廷喋血,那是家常便飯。
就說同一時代的曹魏跟東吳兩個國家,曹魏那邊的輔政大臣就是諸葛亮的老對手司馬懿,可是由于老曹家,對司馬家族充分不信任,不停地剝奪人家的權力,最后讓司馬懿絕地反擊,曹魏皇帝曹芳被廢掉,高貴鄉公被司馬昭殺掉,大好江山落到了司馬家手里。
東吳那邊也不容樂觀,生存死了之后,小皇帝孫亮聯合孫峻,殺死了輔政大臣諸葛恪。然后小皇帝孫亮跟輔政大臣孫峻火并,不幸被殺。
由此看來劉禪跟諸葛亮能夠做到善始善終是多么的難能可貴,正是劉禪的清醒,諸葛的忠誠造就了那個時代不可復制的政治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