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太行毛大福,瘍醫也。一日,行術歸,道遇一狼,吐裹物,蹲道左。毛拾視,則布裹金飾數事.方怪異間,狼前歡躍,略曳袍服,即去。毛行,又曳之。察其意不惡,因從之去。未幾,至穴,見一狼病臥,視頂上有巨瘡,潰腐生蛆。毛悟其意,撥剔凈盡,敷藥如法,乃行。日既晚,狼遙送之。行三四里,又遇數狼,咆哮相侵,懼甚。前狼急入其群,若相告語,眾狼悉散去。毛乃歸。
翻譯:
毛大福想轉身離開,狼又上前拖拽。毛大福感覺狼似乎沒有惡意,于是跟著它走。沒過多久,到一處洞穴,只見另一只狼生病了,躺在地上,看這只狼頭頂上有一個巨大膿瘡,已經腐爛,開始長蛆。毛大福領悟到之前那頭狼,是想讓自己給這只病狼治療。于是將膿瘡割干凈,上藥,和平日一樣,弄好之后,這才離開。
天色已晚,狼站在洞口,遠遠目送毛大福。走三四里路,又遇到幾頭狼,嘶吼咆哮,打算吃了他,毛大福很害怕。之前請自己治病的那頭狼,急忙跳入狼群,好像對群狼說了什么話,群狼全都散去。毛大福這才回家。
鑒賞
《聊齋志異》卷十二之《毛大福》一篇,寫狼報恩,看似志怪,實則表現了蒲松齡憤世嫉俗的創作心態。
與《席方平》以陰陽之事寫現實官場、明人馬中錫《中山狼傳》以狼寫人同一機杼,且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就是這樣一篇小說,卻沒有引起今人的足夠重視,更何遑論其本事,探其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