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潔性。說明文的遣詞造句,應簡潔平實、通俗易懂。
二.準確性。說明文以傳授知識為目的,這就要求它必須用準確的語言,如實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質、規律。說明文的語言的準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表示時間、空間、數量、范圍、程度、特征、性質、程序等,都要求準確無誤。
三、科學性。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要特別注重科學術語的準確使用。
四.嚴密性。為了使讀者對較復雜的事物、較深奧的事理有明晰確切的理解,說明文常常恰當地使用修飾和限制詞語,講究語言的周到嚴密。
五、條理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它本身的條理,我們說明事物就要按照它本身的條理來安排說明順序,使之眉目清楚,有條不紊。
六、邏輯性。有的說明文,要從事物的內在聯系上進行說明,語言邏輯性強。
七、趣味性。葉圣陶先生說:“說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來說話,說明文未嘗不可帶一點風趣。”為了把事物的特點說得更加生動形象,增強文章的啟發性和感染力,說明文要適當地采用生動的說明。
語言的準確性:
表示時間、空間、數量、范圍、程度、特征、性質、程序等,都要求準確無誤。語言簡明,說明嚴密,擁有科學性和嚴謹性。
例如:
大家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太陽給予的光和熱,而太陽還可以再給人類正常供熱40億年,40億年以后,太陽將不斷膨脹,直至將地球吞沒。而太陽為地球持續供熱4000萬年是毫無問題的,因為這4000萬年所提供的熱量還不到太陽總量的1%。所以,人們可以將4000萬年定成一個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目標。(列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