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年間,定居北京的滿人漢語水平越來越好,滿族大臣和平民在私人場合使用的語言才開始變得復雜,出現漢化跡象。
從雍正八年舞格壽平的《清文啟蒙》一書就可看出,當時甚至有一些年輕旗人滿語說得磕磕絆絆,或者干脆不識字。另外,與順治朝的內府刻本相比,雍正時期出版的《三國演義》也變成了滿漢雙語。
舉例:
抹擦
【讀音】ma ca
【來源】來源于滿語macimbi
【釋義】意為“舒展”,今意為將有褶皺的東西抹平。
【舉例】衣服抹擦平了再疊,要不都褶子。
敞開兒
【讀音】chǎng kār
【來源】來源于滿語changkai
【釋義】意為“盡量”、“任意”、“隨意”。
【舉例】知道您好這口兒,特意燉了一大鍋,您別局著,敞開兒著招呼!
摘歪
【讀音】zhāi wai
【來源】來源于滿語jailambi
【釋義】意為“躲”、“避”。
【舉例】身子一摘歪,好懸沒從馬上掉下來。
概摟
【讀音】gái lou
【來源】來源于滿語gaimbi
【釋義】意為“要、取”。
【舉例】這些衣服我現在穿著都瘦了,您看看要是有看上眼兒的,您概摟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