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造紙術
(1)我國是世界發(fā)明紙的國家。西漢前期已經有了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用樹皮、破布和舊漁網做原料,造價低廉,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功績,稱之為“蔡侯紙”。
(2)造紙術的發(fā)明與改進,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往西傳到朝鮮、越南、日本,往東傳到中亞,經阿拉伯傳到歐洲、非洲,為人類文化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天文歷法
(1)張衡
東漢科學家張衡撰《靈憲》一書,比較正確地闡述了許多天文現象,最早對月食做了科學解釋。他在西漢渾天儀的基礎上設計了一種新的渾天儀,以漏水轉動,星宿出沒,與靈臺觀象所見的情況相符合。張衡還制作了候風儀和地動儀,張衡的地動儀是世界上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2)《漢書·五行志》中出現了最早關于太陽黑子的記錄。
(3)漢武帝時編成的《太初歷》把24節(jié)氣第一次收入歷法,這對于農業(yè)生產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太初歷》開始以正月為歲首,是我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