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頂端裁掉一部分,用乳膠粘一個口圈,再配個帶眼的蓋子,把蟈蟈放進去就可以了。這葫蘆有幾重功效,一是保暖、二是輕便易攜帶、三是便于發音,四是好看。
葫蘆從生長上可以分為天然長成與人工范制而成。天然長成謂之“本長兒”,由于受光照角度等原因影響,基本都是歪的,渾圓周正者萬里難出其一。若有,則價值極高。
與本長葫蘆相對的就是范制葫蘆了,就是在葫蘆還沒長成的時候給它套上個模子,模子用瓦、木、石膏、紙等制成。模子里面是光面的叫素模,模子里面刻花紋圖案的叫花模。
葫蘆不但是件容器,更是樂器,怎樣能使里面蟈蟈的叫聲最好的發揮出來,要會選擇葫蘆。葫蘆外表較堅實的一層叫“皮兒”,里面相對疏松的一曾叫“胎”。比如我們制作小提琴,一般用楓木作共鳴箱,為什么不用紫檀?紫檀不是更名貴么?因為紫檀質地過于堅硬,不利于聲音形成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