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投資界有句俗話叫,你要么是在餐桌上,要么是在菜單上(You are either at the table or on the menu.),這句話說明市場對韭菜非常不友好,因為就是被吃的命運。但是韭菜并不知自己韭,往往頭鐵,喜歡做T,喜歡做空,喜歡加杠桿,喜歡上期權,喜歡一切可以將自己爆炸得更早更快更徹底的賭具。
賭具很豐富,且對手又都是妖怪。你看一眼餐桌上,坐著高盛、美林這些大鐮刀,各路對沖基金、量化、算法、自動交易這些小鐮刀,各大做市商這些漁利者,各大券商這些剝皮者。有一個問題韭菜非常應該問自己,你要能賭贏,憑什么。
于是許多散戶往往出現在在菜單上,被做成韭菜沙拉。
the more you know, the less you diversify(你知道得越多,就分散得越少)。但問題是大多數人都會有知識的僭妄,也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越懂的人,其實越知道自己懂得少,而股市里虧的最慘的往往是張自信和李膽大。
巴菲特說分散是對無知的保護,善莫大焉。勇于承認自己對黑天鵝或灰犀牛的無知,是一種投資的美德。
張磊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以此來反對過度分散。但大多數人卻并沒有高瓴的智囊與資源,也根本沒辦法做到確切的“知道”。真正做過項目盡調的人,都會感慨對投資標的的風控有多難——事無巨細,噓寒問暖,人財兩察,到最后也經常百密一疏,結果被坑個鼻孔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