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生物樣品在一定的時間內保持穩定,人們按不同需求將樣品保存在4℃,-20℃,-80℃或溫度更低的冰箱中,或者保存在液氮中。零下20℃的冷凍溫度一般能延長貯存期。分析揮發性物質不適用冷凍程序。
樣品貯存的溫度對有效保存時間的影響很大。選擇合適的貯存方式和貯存溫度很重要。但為了保證實驗結果的客觀性,研究者也要充分注意樣品在貯存或固定前的處置時間和方式。樣品從開始收獲到固定或低溫保存前這段時間,仍有一些生化過程在較快地進行。這些生化反應的速度直到樣品被固定或者低溫保存時才顯著降低。這一段時間越短越好。
生物和醫學上的低溫:
是一個比較寬的溫度范圍。從大多數酶的最適反應溫度37℃以下到幾個K(開爾文),都可以稱為低溫(絕對零度為-273.15℃即0K)。本文從樣品保存的角度,將低于常溫(室溫,25℃左右)的溫度理解為低溫。低溫能抑制生物體的生化活動,這是自然界固有的物理化學規律。
根據阿侖尼烏斯(Arrhenius)方程,溫度越低,化學反應速度越慢,樣品的保存時間越長。因此,為了使生物樣品在一定的時間內保持穩定,人們按不同需求將樣品保存在4℃,-20℃,-80℃或溫度更低的冰箱中,或者保存在液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