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家給出了觀點,“曹家被抄,完全是咎由自取,罪魁禍首就是康熙太縱容了。”要弄清這些問題,先要了解曹家跟滿清皇族的關系。曹雪芹先祖的一支在明末時遷居山海關,后被努爾哈赤俘虜,成為了包衣(奴隸),世代為奴。
這樣的家族如果沒有重大機遇,根本沒有翻身的可能。然而,康熙年幼喪母,得到了一位乳母的照顧,康熙對此終身感恩,這位乳母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母孫氏。康熙曾稱孫氏為“此吾家老人也”,可見對曹家的看重。
有了這一層關系,康熙對曹家非常信任。康熙登基后,他將江寧織造這個肥差給了曹家,還讓曹家兼任兩淮巡鹽監察御史。從康熙二年(1663年)至雍正五年(1727年)的65年之間,江寧織造這個官職,曹家擔任了58年。
康熙六下江南,有四次就住在了曹家,這是曹家最巔峰的時刻。然而,曹家無能,總結起來曹家被抄家的原因只有兩個:虧空以及曹頫的無能。曹家虧空銀兩的數額究竟有多少,后人很難算得清,尤其他們為接待康熙花錢如流水,到了瞠目結舌的地步。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曹雪芹父親曹頫在給康熙的奏折中寫道:“竊奴才父寅去年身故,荷蒙萬歲天高地厚洪恩,憐念奴才母子孤寡無依,錢糧補欠未完,特命李煦代任兩淮鹽差一年,將所得銀共五十八萬六千兩所以織造各項錢糧及代商完欠,李煦與奴才眼同具已解補清完,共五十四萬九千六百余兩。”
到了康熙五十五年,戶部核算各地財政支出時,又發現曹寅在時虧空26萬3000兩。如此驚人的虧空,曹家肯定是還不上了,康熙在位時曹家依舊能活得很瀟灑。康熙晚年吏治腐敗,所謂盛世只是虛假繁榮。
雍正是45歲登基,他接手的完全是一個爛攤子,國庫存銀就800萬兩。“戶部虧銀達數百萬”,“藩庫錢糧虧空達數十萬”,于是懲治貪官、整頓官場風氣就落到了雍正肩膀上。從“九子奪嫡”勝利那一刻起,他就決定要有一番作為,這時拿曹家殺一儆百就不足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