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冬季運動,先出現滑雪,后出現滑冰,滑冰是由滑雪發展而來的。我國古代北方漁獵民族稱冬季使用的滑雪工具為“木馬”。
我國有關滑雪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大禹時期。《史記·夏本紀》記載,大禹治水的時候四處奔波:“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檋,上山穿的釘鞋;一說上山坐的滑竿一類的乘具。橇,根據《史記正義》解釋,“橇形狀如船而短小,兩頭略微翹起,人曲一腳,在泥上行進。”后人在此基礎上開拓創新,把它改造成在冰雪上行走的工具,就成了雪橇。
冰嬉:
到明朝時被列為宮廷體育活動。明萬歷時太監劉若愚在《明宮史》中記載說,陽德門外,冬至冰凍,可拉拖床,以木作平板,上加交床或藁薦,一人在前引繩,可拉二三人,行冰上如飛。
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十六,皇太子自宮中往見,即絕河冰坐拖床而過。明宮詞中有關于冰嬉的描述:“琉璃新結御河水,一片光明鏡面菱。西苑雪晴來往便,胡床穩坐快云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