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和貓頭鷹》的道理:
有遠大志向的人追求高潔卻不被世俗小人理解,貪求利祿的小人用陰暗的心理來猜測人格高尚者的行為,真可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諷刺鞭撻了權迷心竅的人,這個故事出現于《莊子》,里面將莊子比喻成只喝清泉的鳳凰,而將惠施比喻成啃食動物尸體的貓頭鷹,說明了君子追求高潔小人不加理解反而以陰暗的心理來揣度君子的心,狠狠地鞭笞了一些權迷心竅的人。
點啟發和思考: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心胸狹隘、搬弄是非的小人為伍,注定會活成自己討厭的那種人。惠施是莊周的好朋友,一無是處的幾率幾乎不可能存在,然而身居魏國相的高位,在享受高官厚祿的同時迷失了自己,才會輕信門客的一句挑撥,去懷疑莊周,最終自取其辱。
2、與其坐井觀天,不如登高望遠,眼界和閱歷決定著未來的格局。如惠子那般沉迷權勢,緊緊握住手中的一切,生怕遭人搶奪,過著防賊似的日子;如莊子追求大道無為,游山玩水,樂在其中,從未有過建功立業的想法,隱居著書,潛心研究道學。
3、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既有人對權勢趨之若鶩,亦有人對權勢嗤之以鼻。好比是現代,一些人追求豪華奢侈,喜歡在社交平臺炫富,另一些人則對此嗤之以鼻,認為他們滿身銅臭,是同一個道理的。不同的是莊子真的無心權貴,而某些人的吐槽是羨慕嫉妒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