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之才”的曹植
因為南朝宋詩人謝靈運曾言:“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曹植,字子建,生前封陳王,死后謚號思,故世稱陳思王。他 的文學才能,為當時和后世所推重。所以謝靈運在自負的同時,又對曹植作了高度的評價。
后人因稱才學出眾者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唐李商隱《可嘆》 中說:“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唐徐夤在《獻內翰楊侍郎》中言:“欲言溫暑三緘口,閑賦宮詞八斗才。”
江淹的“江郎之才”
南朝文學家江淹,年輕時才華橫溢,是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詩文當時獲極高評價,名篇《恨賦》、《別賦》,美不勝收,傳誦一時。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后,文章急速退步,詩也平淡無奇,文思枯竭,靈感盡消,一無可取,被人譏為江郎才盡。
東漢“奪席才”
典出《后漢書·戴憑傳》:東漢光武帝劉秀喜歡談“經”,在正月初一令能夠談經的群臣百官互相詰難,凡在經義上辯駁失敗者,就將座位讓給辯勝者。侍中 戴憑熟讀經典,能言善辯,口若懸河,因而連續取勝,一連坐了五十余個席位。后人把這種善于舌辯之才稱為“奪席才”。
唐代“奪錦才”
《隋唐嘉話》載,武則天曾游洛陽龍門,下詔令眾臣賦詩,先成者賞賜錦袍。左史東方虬詩先成,武則天以錦袍賜之。未幾,宋之問詩亦成,武則天吟賞不 止,以為宋之問詩高于東方虬,令人將錦袍從東方虬手中奪回賞與宋之問。后人因以“奪錦才”喻指才識超群之士。明高啟《謝賜衣》中就有“被澤徒深厚,慚無奪 錦才”句。
稱贊女才子則有“掃眉才”
掃眉,即婦女畫眉毛。唐代才女薛濤以其出眾的才華和美貌,以及與當時文人騷客的詩書唱和、情意纏綿,成為當時卓有成就的女詩人,被稱為掃眉才子。唐人王建 《寄蜀中薛濤校書》詩:“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清代女詞人吳藻也在詞中寫道:“一樣掃眉才,偏我清狂,要消受玉人心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