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2日。
公元1912年2月12日,是清朝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已經到了農歷辛亥年的年底。這一天對于統治中國將近三百年的大清帝國來說,是一個無比悲慘的日子,但對于中國人民來說,卻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好日子。因為這一天,清朝隆裕皇太后在內外交困、壓力山大的情況下。
萬般無奈頒下一道旨意——這也是清朝統治者頒布的最后一道合法的旨意——宣布宣統皇帝遜位,也即是宣布清王朝的統治畫上了一個句號。清王朝的滅亡,是中國封建王朝徹底崩潰、封建帝制結束的標志,從此,中國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清帝退位內外交困
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開始的中英鴉片戰爭,古老的帝國被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打得一敗涂地。西方列強用通過改造中國的火藥武器制成的洋槍洋炮轟炸開了閉關鎖國多年的中國大門。一直自視極高,憧憬著萬國來朝、四方朝貢的大清帝國被所謂的蠻夷打得丟盔棄甲,狼狽不堪,毫無還招之力。
自此以后,向列強們割土賠款、開放經商口岸等一系列喪權辱國的“賠錢買賣”被迫做了又做,幾乎成了常態。天朝盛國的顏面掃地,如此奇恥大辱,非但未能激起統治者的上進心,他們反而更加拼命的搜刮壓榨底層百姓。
在這種情況下,人心思變,中國各個階層的人都行動起來了,紛紛探索各自救國救民的道路。社會底層人民發動了太平天國運動,資產階級改良派發起了維新變法,清朝統治階級內部的有識之士搞起了洋務運動,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有的成效不大,有的歸于失敗。清王朝積貧積弱的國勢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有每況愈下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