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義勇軍進行曲》原是聶耳于1935年,為“上海電通公司”拍攝的故事影片《風云兒女》所作的主題歌。這部影片描寫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詩人辛白華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為拯救祖國,投筆從戎,奔赴抗日前線,英勇殺敵的故事。
它在影片中首尾兩次出現,給觀眾極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抗戰歌曲。新中國成立后,由于把它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后又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很多人對這首歌想追根尋源,報刊上也多次刊登過介紹文章,但說法不一。
其中流傳最廣的一種,是說這首歌的歌詞,是田漢同志于1935年在上海被捕以后,在國民黨監獄里,用一張包香煙的紙寫的。不久,他托人帶出了監獄,轉給了孫師毅和夏衍同志,另一說法是田漢被捕前寫的,在他的“鳳凰的再生”文學劇本之后。
他為了證實這幾種說法哪一種更確切,更真實,有人問過田漢同志,田漢同志說他也記不清了,直到1983年1月27日,夏衍同志為此專門給《北京晚報》編輯部寫了一封信,這件事才算有了可靠的依據,夏衍同志在信里這樣說:“這支曲子是聶耳于1935年在日本譜寫后寄回上海的”。